为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深刻领悟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与崇高精神,2025年7月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探寻红色印记,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团哈尔滨队在任大顺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东北烈士纪念馆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开展实践活动,沉浸式感悟红色历史,让革命精神在实践中熠熠生辉。

在东北烈士纪念馆的实践活动中,宣讲围绕“东北烈士纪念馆的历史脉络”展开,从纪念馆始建初衷,到历经岁月修缮、扩充,讲述它如何成为东北革命历史的“立体教科书”,让大家知晓这座场馆承载的不仅是建筑,更是无数英烈的热血与信仰。

以赵一曼烈士的狱中家书为例,声情并茂讲述信件穿越烽火、传递革命信念的历程,字里行间的家国情怀,让在场同学沉浸于先辈舍生取义的悲壮与坚定,为参观预热,点燃大家探寻红色印记的热情。用生动的语言解读赵尚志的战马缰绳、杨靖宇的破旧棉衣等文物背后的壮烈篇章,让冰冷的展品“活”起来,化作触动心灵的红色教材,点燃团队成员探寻历史的热情,为参观筑牢思想基石。


踏入纪念馆,任大顺老师以深厚学识与满怀敬意,带领大家穿梭历史长廊。在抗联英雄展区,老师详细讲解杨靖宇、赵尚志等烈士事迹:杨靖宇在冰天雪地中孤身与日寇周旋,以草根树皮为食,战斗至最后一刻;赵尚志屡建奇功,即便遭受误解、历经磨难,抗日决心从未动摇 。我们驻足于珍贵史料前,剖析革命时期的艰难抉择,从秘密联络站的惊险运作,到地下工作者传递情报的智慧与勇气,让冰冷的展品“活”起来,化作连接过去与当下的桥梁,同学们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深刻理解“东北烈士精神”的厚重内涵——那是忠诚、坚韧、无畏的交融,是民族危亡时挺身而出的担当。




从展示东北沦陷苦难历史的陈列,到呈现抗联战士浴血奋战的场景复原,每一步都满是震撼。看到抗联战士用过的破旧武器、简陋棉衣,对比如今和平生活,大家真切体会到胜利的来之不易;在英烈名录墙前,一个个名字虽历经岁月,却因承载的牺牲与奉献,永远闪耀光芒 。东北烈士们展现出的“坚定信念、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精神,与东北抗联精神一脉相承,是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更是当代青年砥砺奋进的“精神灯塔”。同学们认真聆听、积极提问,在讲解与互动中,对革命历史的认知不断深化,对信仰力量的理解愈发深刻。



在东北烈士纪念馆参观尾声,全体党员与预备党员在纪念馆英烈雕像前庄严集合。面向鲜红党旗,王娆同学带领大家高举右拳,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誓词声响彻场馆,是对革命先烈的庄严告慰,更是新一代党员传承使命的承诺。之后我们要以先辈为镜,在学习、工作中践行初心,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以实际行动续写时代篇章。

此次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实践活动,是一场深刻的红色洗礼。从开场宣讲,到聆听讲解、党员宣誓,每一个环节都让团队成员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读懂革命先辈的牺牲与奉献,领悟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力量。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把学习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传承东北烈士精神,厚植爱国情怀,勇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红色基因在青春奋斗中熠熠生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缅怀受难同胞,守护和平之光。”在下午的实践中,实践团成员怀着沉重的心情,走进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这里,曾是侵华日军731部队实施细菌战与人体实验的罪恶巢穴。踏入遗址,压抑感如影随形。

参观中,实物、照片与文字,将那段黑暗历史重现。残酷的器械、惨无人道的实验记录,无一不在诉说着日军的滔天罪行,那是对人类底线的践踏。731部队的暴行,是历史之痛,更是对人类良知的亵渎。




731部队的累累罪行,如警世钟鸣。本次参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激励着同学们在铭记伤痛中,探寻历史深处的黑暗罪证,铭记、反思并传承捍卫和平、勿忘国耻的信念,让正义与和平之光永耀。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革命精神永垂不朽。此次实践之行,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溯,更是一场精神的传承与接力。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团哈尔滨队的同学们将带着这份厚重的红色记忆,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以青春之姿续写红色华章,牢记侵华历史,誓将东北烈士精神转化为前行动力,以青春之我,筑就民族复兴的坚固基石,让革命火种在新时代持续燃烧、熠熠生辉!